文/苏华伟 河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
青年律师朋友们:
这次青年节又是在五一劳动节里度过,五月的风带着春的微凉和夏的温热,就像青春锋芒初露又略显生涩。想要再给朝气蓬勃的你们说点什么,一时又不能从程式文书的惯性思维里出离,但在反复向蓝色鲸鱼输入各种关键词后,仍然觉得算力和数据的机械结合欠缺情感温度,还是用十指码字来的流畅真实。
我们都知道,与五年前不同的是,当下河南省律师人数已经翻了一翻,突破了四万,青年律师占比已逾六成。行业的蓬勃发展固然令人欣喜,但我们也同样冷静地看到,行业竞争加剧、执业成本攀升、职业焦虑蔓延、职业伦理界限模糊等问题正悄然侵蚀着许多青年律师的热情。而且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已能撰写文书、预测裁判,部分基础法律服务的效率革命势不可挡,但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加剧了法律服务供给的裂变和竞争。法律服务行业的危与机折射出时代变革的进行时。顺应变革趋势的顺势而为是一种生存智慧,而被趋势裹挟的随波逐流则前途未卜。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行目标里是否有不变的坚守,以及这种坚守是不是正确的。
其实,穿透事物本质,AI和机器一样都是服务于人的独立思考的工具,但是一旦AI替代了人的独立思考,人和机器就互换了角色。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,在青年律师中,有人借助区块链技术固定电子证据,为农民工维权开辟新路;有人开发公益法律咨询小程序,让法治阳光照进偏远山村;有人在跨境数据合规领域开疆拓土,成为国际谈判桌上的中国声音……我相信,这些不过是律师行业坚持独立思考,积极拥抱新技术的部分成果。
青年律师朋友们,我们除了坚持独立思考以外,还应更专注于机器无法企及之处——对复杂人性的洞察、对价值冲突的平衡、对正义温度的守护。律师职业的“三个维护”和检察官的“三个善于”一样,都是对这些人文价值的维护和坚守。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守护公平正义的职业,就负有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责使命。对我们而言,法律不仅是职业,更是信仰,面对变革,我们必须相信,愈是身处激流,愈需铭记:法律职业的尊严,从来不是靠案件数量的堆砌,而是源于对每一起案件里的人性光辉和公平正义的敬畏之心!唯于此,我们才能坦然无畏地迎接六月的流火。
以上是我在青年节前的一点思考,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!
顺致
节日快乐!
来源:河南律师之家